嘉賓:崔永豪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心明
有些人做每一個決定前都會反覆思量,而且面對著繁重急速的工作,經常感到忐忑不安,擔心憂慮自己做錯事。久而久之,經常感到胃痛,總是覺得胃脹脹、飯後容易拉肚子。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少不免遇到緊張焦慮的情緒,以上的徵狀並不罕見,但原來這有機會是焦慮症的警號。究竟焦慮症是甚麼?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崔永豪醫生,為我們解構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徵有哪些?有出現胃脹或飯後容易拉肚子等情況?這些症狀有機會是焦慮症的警號,想了解更多?到網頁收看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崔永豪醫生講解焦慮症的節目。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長期處於過度擔憂的狀態,卻誤以為這僅是壓力大的正常反應。事實上,當這種焦慮持續超過六個月,並伴隨失眠、心悸、肌肉緊繃等症狀時,可能已發展成廣泛性焦慮症(GAD)。根據研究,全球約有5%的人口受廣泛性焦慮症困擾,女性患病率更是男性的兩倍。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廣泛性焦慮症的核心症狀、自我檢測方法(如GAD-7量表)、治療選項(藥物vs.心理治療),以及10個實用的日常減壓技巧。無論你是懷疑自己可能有廣泛性焦慮症傾向,或是想幫助身邊的親友,這份指南都能提供科學且實用的建議。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狀況,特徵是長時間過度擔憂、緊張,且難以控制這種情緒。很多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容易把廣泛性焦慮症當作正常反應,卻忽略了它可能已經發展成為疾病。這時候,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測量表,可以幫助你初步判斷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每個問題從0(完全沒有)到3(幾乎每天)計分,最近兩週內你是否:
溫馨提醒:自我檢測並非診斷工具,但它能成為你關注廣泛性焦慮症的重要起點。
廣泛性焦慮症與憂鬱症都是常見的心理疾病,但由於部分症狀重疊,很多人會混淆兩者,甚至因此延誤治療。理解它們的差異,對於正確尋求幫助與選擇治療方式非常重要。
項目 | 廣泛性焦慮症 | 憂鬱症 |
---|---|---|
核心情緒 | 持續過度擔憂、緊張 | 長期情緒低落、失去興趣 |
思維模式 | 不斷預想壞結果 | 對未來悲觀、絕望 |
身體反應 | 心悸、出汗、腸胃不適 | 食慾改變、體重波動 |
睡眠影響 | 難入睡、淺眠 | 早醒或嗜睡 |
對生活影響 | 因焦慮避免特定情境 | 缺乏動力完成日常任務 |
了解這些差異,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向醫生描述自己的情況,並獲得針對廣泛性焦慮症的治療計劃。
藥物治療是廣泛性焦慮症的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方式,特別適合中重度患者或症狀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人。然而,很多人對藥物仍有誤解與顧慮,比如「會不會成癮」、「副作用很大」等。以下將全面解析藥物治療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公立醫院門診藥物費用低廉;私家診所依藥物種類每月約港幣300–1000元。一般療程需持續6個月以上,確保廣泛性焦慮症症狀穩定並降低復發率。
即使接受治療,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掌握自我管理技巧,才能減輕焦慮並提高生活品質。
這些方法並不能取代專業治療,但能顯著降低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程度,讓生活更有掌控感。
許多人在發現自己有廣泛性焦慮症後,會疑惑這是否與家族遺傳有關。研究顯示,廣泛性焦慮症的確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但並不是單一基因決定,而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降低發病風險:
結論是:廣泛性焦慮症的確有遺傳傾向,但遺傳並非命運,透過主動調整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策略,仍然可以大幅減少發病或降低症狀嚴重度。
現代職場已成為廣泛性焦慮症的溫床。根據2023年台灣職場心理健康調查,每4位上班族就有1人符合廣泛性焦慮症的臨床標準,其中金融業、科技業和醫療從業者的比例更高達35%。這種持續6個月以上的過度憂慮,會導致工作效能下降47%,決策失誤率增加3倍。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中,82%會出現被誤診為其他疾病的軀體化症狀。台北榮總研究發現,廣泛性焦慮症引發的胸悶與心臟病的痛感神經傳導路徑高度相似,但關鍵差異在於持續時間(心絞痛<15分鐘,廣泛性焦慮症症狀>30分鐘)。
症狀 | 生理機制 | 立即緩解法 | 長期改善法 |
---|---|---|---|
緊張性頭痛 | 顱周肌肉持續收縮 | 太陽穴冷敷+薄荷精油 | 顱骶療法+鎂補充劑 |
功能性胸悶 | 橫膈膜痙攣 | 90度前彎姿勢呼吸 | 呼吸肌耐力訓練 |
睡眠維持困難 | 皮質醇節律異常 | 4-7-8呼吸法 | 體溫調節療法(體溫降1°C) |
一般頭痛藥對廣泛性焦慮症頭痛僅有23%緩解率,因未處理杏仁核過度激活問題。最新神經反饋療法顯示,訓練患者增加感覺運動節律(SMR)波,可減少72%的軀體化症狀。
家屬的「過度保護」與「否定病情」是康復的兩大阻礙。台大醫院家屬教育手冊強調「3C原則」:Calm(冷靜)、Consistent(一致)、Compassionate(同理)。
階段 | 時間 | 核心策略 | 突破點 |
---|---|---|---|
急性期 | 1-3月 | 藥物穩定+呼吸調節 | 發現β受體敏感現象 |
平台期 | 4-9月 | 營養介入+經顱微電流 | 腸腦軸平衡改善 |
突破期 | 10-18月 | 暴露療法+職能復健 | 創立焦慮支持社群 |
維持期 | 19-24月 | 預防復發計劃 | 將症狀轉化為創作靈感 |
關鍵轉折點:第7個月時發現乳製品會加劇症狀,透過消除飲食法減少38%的恐慌發作,此經驗促使她攻讀功能醫學認證。
廣泛性焦慮症並非「想太多」或「個性緊張」,而是一種需要正視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自我檢測(如GAD-7量表),可以初步評估焦慮程度,並決定是否尋求專業協助。治療方面,認知行為療法(CBT)和藥物(如SSRIs)都是有效選擇,而日常管理技巧(如靜觀呼吸、規律運動)則能輔助緩解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廣泛性焦慮症可能與遺傳相關,但後天環境與自我調適同樣關鍵。若你或身邊的人正受廣泛性焦慮症所苦,請記住——焦慮並非弱點,而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訊號。及早介入,你也能找回生活的平衡與掌控感。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有關廣泛性焦慮症的資訊,或需要專業的建議和幫助,歡迎訪問 [Radioicare 友心情線上節目](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759/),聆聽專業心理健康專家的意見和指導。通過專業的指導和互助,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廣泛性焦慮症,邁向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徵有哪些?有出現胃脹或飯後容易拉肚子等情況?這些症狀有機會是焦慮症的警號,想了解更多?到網頁收看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崔永豪醫生講解焦慮症的節目。
有些人不太喜歡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害怕社交活動,一和別人社交就沒來由的焦慮緊張,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患上社交焦慮症,這類人群並不喜歡和人交流,在某些場合也不太願意和人交談互動。如果有社交焦慮症,該怎麼去緩解?有這類情況的人士可簡單瞭解。
精神壓力指的是有思想負擔,而出現精神上的壓力多半是來源於社會,生活和競爭。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精神壓力,適當的精神壓力會促使我們有良好的動力積極向前,但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會直接用影響精神心理健康。在社會工作,難免會遇到壓力過大的情況,了解自身的壓力來源於哪些,認清楚來源之後再學會去調整,這點很重要。
返回
嘉賓:崔永豪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心明
有些人做每一個決定前都會反覆思量,而且面對著繁重急速的工作,經常感到忐忑不安,擔心憂慮自己做錯事。久而久之,經常感到胃痛,總是覺得胃脹脹、飯後容易拉肚子。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少不免遇到緊張焦慮的情緒,以上的徵狀並不罕見,但原來這有機會是焦慮症的警號。究竟焦慮症是甚麼?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崔永豪醫生,為我們解構焦慮症。
集數
第一節
「是旦主義」應對中年危機 - 第一節
第二節
「是旦主義」應對中年危機 - 第二節
第一節
男士抑鬱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男士抑鬱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錯失恐懼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錯失恐懼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身心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身心症 - 第二節
購物成癮 強迫性購物
第一節
認知障礙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知障礙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認識譫妄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識譫妄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認識焦慮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識焦慮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認識焦慮症 - 第三節
第一節
驚恐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驚恐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妄想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妄想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強迫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強迫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強迫症 - 第三節
第一節
社交恐懼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社交恐懼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精神分裂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精神分裂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精神分裂症 - 第三節
第一節
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 - 第一節
第二節
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 - 第二節
第三節
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 - 第三節
第一節
解離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解離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解離症 - 第三節
第一節
邊緣人格障礙 - 第一節
第二節
邊緣人格障礙 - 第二節
第一節
認識抑鬱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識抑鬱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躁鬱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躁鬱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創傷後壓力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創傷後壓力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認識思覺失調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識思覺失調 - 第二節
第三節
認識思覺失調 - 第三節
第一節
了解雙職媽媽的壓力 - 第一節
第二節
了解雙職媽媽的壓力 - 第二節
第一節
囤積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囤積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飲食失調 - 第一節
第二節
飲食失調 - 第二節
第一節
焦慮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焦慮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焦慮症 - 第三節
第四節
焦慮症 - 第四節
第一節
躁狂抑鬱症(復元人士分享) - 第一節
第二節
躁狂抑鬱症(復元人士分享) - 第二節
第一節
思覺失調潛伏期 - 第一節
第二節
思覺失調潛伏期 - 第二節
第一節
從心理學角度了解抑鬱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從心理學角度了解抑鬱症 - 第二節
第三節
從心理學角度了解抑鬱症 - 第三節
第一節
細談老年抑鬱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細談老年抑鬱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抑鬱解謎 - 第一節
第二節
抑鬱解謎 - 第二節
第三節
抑鬱解謎 -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