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許慧珠Summer
小朋友經常肚痛、上廁所,重覆做同一件事情,有沒有想過他們可能患上焦慮症。有本地研究顯示,焦慮症影響著近7%的青少年,其中一種常見的焦慮症是廣泛性焦慮症。而且青少年焦慮症比青少年抑鬱症更常見。焦慮症會影響青少年的社交、家庭關係,父母應該從那一方面著手協助他們呢?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29/
青少年焦慮症的特徵比抑鬱症更常見,焦慮症分許多種,而且可有不同徵狀,但一般較容易被忽略,友心情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解說焦慮症成因及症狀,助你及早發現並解決潛在的情緒問題。
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對世界的認知尚不全面,抗壓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產生焦慮的心理很正常。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焦慮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當焦慮變得過度或持續時,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還可能發展成焦慮症。本文將深入探討青少年焦慮症特徵,包括其成因、症狀以及應對策略,幫助家長、教育者和青少年自身更好地理解和處理這一問題。
1. 心理因素: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長期被壓抑可能導致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是青少年焦慮症特徵的重要心理根源。
2. 生理因素: 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活動增加,使青少年一時難以控制自己的焦慮和緊張情緒。這種生理變化是焦慮症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
3. 遺傳因素: 父母患有焦慮症可能會影響子女。如果父母對待孩子過於苛刻焦慮,或在養育過程中充滿焦慮,孩子很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表現出焦慮症特徵。
4. 社會因素: 學習中遭受較大挫折,或者老師家長採用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如過於嚴苛的控制),都可能導致青少年出現焦慮症特徵。
1. 情緒方面的焦慮症特徵:持續性的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內心常感到恐懼、害怕和焦慮、難以控制這些負面情緒。
2. 社交方面的焦慮症特徵:不願與親友交流、找藉口逃避社交活動、出現明顯的社交退縮現象。
3. 身體方面的焦慮症特徵:失眠多夢、頭暈頭痛、心慌氣短、注意力難以集中、時常坐立不安、持續的緊張和自卑感。
這些焦慮症特徵如果持續存在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學習,就需要引起重視。
1. 學業表現:焦慮症特徵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率和成績。
2. 人際關係:社交恐懼這一焦慮症特徵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影響社交技能的發展。
3. 自我認知:長期表現出焦慮症特徵可能降低自尊心,影響自我認知和人格發展。
4. 身體健康:持續的焦慮症特徵可能引發各種身體症狀,如頭痛、腹痛、失眠等,長期影響身體健康。
1. 觀察行為變化:注意青少年是否出現明顯的退縮、逃避行為,這些都可能是焦慮症特徵。
2. 關注情緒波動:是否經常表現出過度擔心、恐懼或煩躁,這些都是焦慮症的典型特徵。
3. 留意身體症狀:如經常出現的頭痛、腹痛、睡眠問題等,這些可能是焦慮症特徵的生理表現。
4. 聆聽表達:鼓勵青少年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仔細傾聽,從中可能發現焦慮症特徵。
5. 留意學習和社交變化: 學習成績是否突然下降,是否開始逃避社交活動,這些都可能是焦慮症特徵的表現。
6. 尋求專業評估: 如果懷疑孩子表現出焦慮症特徵,可以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評估。
1.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幫助青少年識別和改變導致焦慮症特徵的負面思維模式。
2. 放鬆技巧:教授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放鬆等技巧,幫助緩解焦慮症特徵。
3. 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有助於減少焦慮症特徵的表現。
4. 生活方式調整: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有助於減少焦慮症特徵。
5. 藥物治療:在醫生建議下,某些表現出嚴重焦慮症特徵的情況可能需要藥物輔助治療。
6. 積極引導: 幫助青少年提升自我領悟,增強克服焦慮症特徵的信心。
1.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2. 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人興趣,增加生活樂趣和成就感。
3.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時間管理、問題解決能力等。
4. 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鼓勵與朋友家人保持聯繫,建立支持網絡。
5. 培養正念習慣:學習冥想或正念練習,提高自我覺察能力。
6.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開放、理解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到被支持和理解。
1. 提供理解和支持:不要一味指責,要理解並支持青少年。
2. 營造安全環境:創造一個開放、接納的家庭和學校環境。
3. 鼓勵表達:鼓勵青少年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以身作則:展示健康的壓力管理方式。
5. 及時尋求幫助:如果發現嚴重的焦慮症特徵,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6. 改善親子關係:如果家長的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焦慮症特徵,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7. 提供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強積極性,減少焦慮症特徵的表現。
焦慮症特徵不可怕,關鍵在於自我認知及身邊人的關懷、引導和鼓勵。青少年表現出焦慮症特徵的情況較為普遍,且這些特徵往往很明顯。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或潛在的情緒問題,找到焦慮的根源,並採取適當的措施。
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應對焦慮,健康快樂地成長。記住,每個青少年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個性化的關懷和幫助。只有正視問題,積極應對,我們才能幫助青少年克服焦慮症特徵,重新恢復健康自然的心理狀態。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青少年焦慮症特徵的資訊,或需要專業的建議和幫助,歡迎訪問 [Radioicare 友心情線上節目](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30/),聆聽專業心理健康專家的意見和指導。
青少年情緒病及精神病議題近年備受關注,焦慮症和抑鬱症都可能在部份青少年成長過程以及自我身份發展中出現,作為父母,宜多加留意有關資訊以及子女的情緒,防患於未然。
友心情網上電台 Radio I Care 於 2010 年 4 月25 日由東華三院黃竹坑服務綜合大樓成立的 香港首個關注精神健康的網上電台這裡提供精神健康資訊康復者家屬的分享更有許多令你放鬆身心洗滌心靈的體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Anglia Design
焦慮症在中醫角度如何解讀?中醫可解讀為煩躁,由四類型的「熱」引起,患者可能出現多汗、難入睡和腸胃不適等病徵,如出現以上情況,可及早求醫,並多加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返回
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許慧珠Summer
小朋友經常肚痛、上廁所,重覆做同一件事情,有沒有想過他們可能患上焦慮症。有本地研究顯示,焦慮症影響著近7%的青少年,其中一種常見的焦慮症是廣泛性焦慮症。而且青少年焦慮症比青少年抑鬱症更常見。焦慮症會影響青少年的社交、家庭關係,父母應該從那一方面著手協助他們呢?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29/
集數
第一節
認識校園欺凌 - 第一節
第二節
認識校園欺凌 - 第二節
第一節
中醫看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中醫看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妥瑞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妥瑞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隱蔽青年 - 第一節
第二節
隱蔽青年 - 第二節
第一節
對立反抗症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對立反抗症及行為規範障礙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選擇性緘默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選擇性緘默症 - 第二節
第一節
青少年自殘行為 - 第一節
第二節
青少年自殘行為 - 第二節
第三節
青少年自殘行為 - 第三節
第一節
特殊學習需要及遊戲治療 - 第一節
第二節
特殊學習需要及遊戲治療 - 第二節
第三節
特殊學習需要及遊戲治療 - 第三節
3個步驟處理子女發脾氣
3種影響子女身心成長的管教模式
第一節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 第二節
特殊學習障礙
第一節
如何培育優質的親子關係 -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培育優質的親子關係 - 第二節
第一節
與青春期子女的溝通技巧 第一節
第二節
與青春期子女的溝通技巧 第二節
第一節
如何與子女溝通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與子女溝通 第二節
第一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二節
第三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三節
第四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四節
第一節
青少年抑鬱症 第一節
第二節
青少年抑鬱症 第二節
第一節
青少年焦慮症 第一節
第二節
青少年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焦慮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自閉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自閉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