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李翠妍博士(註冊中醫師)
主持:心明
焦慮症是一個都市人常見的情緒病。你是否試過多汗、難入睡,甚至腸胃不適呢? 如果你有以上情況出現,除了多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外,更可以聽聽李翠妍博士 註冊中醫師講解。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57/
焦慮症在中醫角度如何解讀?中醫可解讀為煩躁,由四類型的「熱」引起,患者可能出現多汗、難入睡和腸胃不適等病徵,如出現以上情況,可及早求醫,並多加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焦慮症在現代社會日益普遍,影響無數人的身心健康。焦慮症中醫視角下被視為「郁症」或「心悸」,不僅是心理問題,更是臟腑失調、氣血不和的綜合表現。中醫以整體調理和個性化治療為核心,通過中藥、針灸、食療及情志調理等方法,從根源疏肝理氣、養心安神,幫助患者恢復平衡。與西醫的快速藥物干預相比,焦慮症中醫治療注重標本兼治,副作用小,適合長期調養。以下將深入探討焦慮症中醫如何通過辨證論治、草藥、針灸、食療及情志管理,全面應對焦慮症,助您重拾健康與平靜。
焦慮症中醫治療強調「治未病」與整體平衡,認為焦慮症源於心、肝、脾、腎等臟器功能失調,尤其是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的功能異常。中醫將焦慮症歸為「郁症」或「心悸」,常由氣血陰陽失衡引起。治療時,焦慮症中醫採用辨證施治,針對個體差異調理。例如,心脾兩虛型患者可能出現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中醫會使用歸脾湯加減,健脾養心,改善睡眠與情緒。同時,焦慮症中醫注重情志調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心理壓力根源,結合飲食與作息建議,達到身心同治。這種方法不僅緩解症狀,還能增強體質,降低復發風險,充分體現焦慮症中醫的整體觀。
焦慮症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核心,針對不同證型制定個性化方案。常見證型包括陰虛火旺、氣滞血瘀及肝郁脾虛。例如,陰虛火旺型患者常有心烦易怒、口干咽燥,可用知柏地黄丸加黄連、栀子清熱安神;氣滞血瘀型患者可能胸悶、情绪低落,適合柴胡疏肝散或血府逐瘀湯。以下是焦慮症中醫的辨證治療步驟:
這種個性化方法確保焦慮症中醫治療的精准性,改善失眠、腸胃不適等伴隨症狀,提升整體健康。
焦慮症中醫草藥治療歷史悠久,常用安神、疏肝、健脾的藥材,針對不同證型選擇配伍。以下是常見草藥及其功效:
例如,酸棗仁湯由酸棗仁、茯苓、川芎組成,能改善睡眠,緩解焦慮。焦慮症中醫草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確保配伍安全,長期調理可提升免疫力,減少復發。
針灸是焦慮症中醫治療的重要療法,通過刺激穴位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科學研究顯示,針灸可調節腦內血清素、多巴胺水平,降低焦慮感。常用穴位包括:
針灸通常每周1-2次,每次30分鐘,療程因人而異。研究表明,焦慮症中醫針灸可顯著降低焦虑评分,對伴隨失眠的患者效果尤佳。治療需由專業針灸師操作,結合情志疏導能進一步提升療效,幫助患者恢復平靜。
焦慮症中醫食療通過飲食調理滋養心脾、疏肝理氣,緩解症狀。推薦食物包括:
患者可每日食用蓮子百合粥(蓮子20克、百合20克、小米100克,慢火熬煮40分鐘),或紅棗山藥湯,改善睡眠及情緒。中醫強調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肝火。焦慮症中醫食療安全温和,適合長期堅持,結合中藥或針灸可提升療效。
焦慮症中醫認為,情志不暢是焦慮症主因,肝氣郁結易導致情緒波動。情志調理方法包括:
例如,每日20分鐘太極拳可降低焦虑感,改善睡眠。患者還可通過與親友傾訴或記錄情緒日記,疏導壓力。焦慮症中醫情志調理強調積極心態,結合中藥或針灸,幫助患者恢復情緒穩定,減少復發。
焦慮症中醫觀點認為,焦慮症是臟腑失調的綜合表現,而非單純心理問題。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若失衡則引發焦虑。例如,肝郁氣滞導致胸悶、情緒低落;心脾兩虛引起失眠、健忘。治療方案包括:
焦慮症中醫治療結合中藥、針灸及食療,全面調理臟腑,改善失眠、腸胃不適等症狀,實現身心同治,減少復發風險。
焦慮症中醫與西醫各有優勢。中醫注重整體調理,通過中藥、針灸及食療改善臟腑功能,副作用小,適合長期治療;西醫以抗焦虑藥(如SSRIs)快速緩解症狀,但可能有嗜睡、依賴性等副作用。中醫的個性化方案能從根源調理,但見效較慢;西醫適合急性發作,但停藥後易復發。患者可根據需求選擇焦慮症中醫或結合西醫,實現最佳療效。
成年人因多方面的壓力,多數都會有焦躁不安,情緒低迷等這一些情緒,甚至嚴重的還會因為情緒的起伏波動帶來一些身體不適,如腸胃不適,失眠多夢,多汗,心慌不安等病症。 Radioicare 友心情的中醫專家認為,在這些情緒焦躁的背後源于中醫裡的“熱”所引起的,採用焦慮症中醫治療的方式也可達到調節身心健康的效果。
在中醫裡,沒有焦慮症這一說法,但焦慮症的出現確實與心病鬱結有關係,中醫在這方面也認為,有焦慮症是因為氣血虧虛,肝氣抑鬱,心神失主,氣郁化火,時間久了就出現傷心,擾亂心神的情況。按照中醫焦慮症的角度,焦慮症分有幾種類型,因此中醫會先了解患者是屬於哪一種焦慮症,再進行焦慮症中醫對症下藥,達到理想治療效果。
中醫焦慮症治療會按照病人的症狀和具體表現進行對症治療,合理用藥,病人在服用中藥調理之後,就可起到平衡陰陽,調節氣血,疏肝補腎的效果,而這些體內得到了疏通,就可以起到治療焦慮症的作用。中醫藥物治療不傷身體,還能提升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活力,改善內分泌系統等,在治療效果上就更為明顯。
情緒病在外界的刺激下回產生過度的情緒波動,長期過度情緒病會損害健康。在中醫方面來說,“大怒傷肝”,“憂思傷脾”等這一類說法,說的便是情緒病。情緒病對人體的健康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從中醫焦慮症角度上來看,人的情緒還是要保持平衡,擺正心態,不對外界事物有過高的期望值,以平常心對待。對喜歡的事物傾注熱情,多運動,參加文體活動等排解消極情緒。此外,也要多讚美自己,保持身心的預約,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多看積極有益的書籍,電影等,保持在精神、情感活動上的平靜,修養身心。
焦慮症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失眠多夢,腸易激綜合征等等,這是由於精神神經因素導致的疾病。若是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會持續間歇性的發作,因此要關注精神方面的健康,也就是關注焦慮症。當舒緩了焦慮症,中醫焦慮症對症治療之後,失眠多夢狀況得到改善,當精神狀態變好,腸易激綜合征也會改善。因此中醫中藥治療,日常調節情緒,心理治療等多管齊下,焦慮症治癒,這些疾病也就能得到改善。
友心情網上電台 Radio I Care 於 2010 年 4 月25 日由東華三院黃竹坑服務綜合大樓成立的 香港首個關注精神健康的網上電台這裡提供精神健康資訊康復者家屬的分享更有許多令你放鬆身心洗滌心靈的體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Anglia Design
情緒病治療有甚麼方法?面對著疫情的擴散與隨之而來的壓力,不少人感到不安,更可能出現焦慮症狀,節目邀請到註冊中醫師分享適合不同體質的食療,以及舒緩情緒壓力的方法。
躁鬱症患者會出現極端情緒,「躁狂」與「抑鬱」交替或混合出現,躁鬱症其實並不可怕,只要透過治療,患者亦可以過上正常生活,收聽友心情網上平台節目,了解精神科專家意見!
返回
嘉賓:李翠妍博士(註冊中醫師)
主持:心明
焦慮症是一個都市人常見的情緒病。你是否試過多汗、難入睡,甚至腸胃不適呢? 如果你有以上情況出現,除了多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外,更可以聽聽李翠妍博士 註冊中醫師講解。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57/
集數
第一節
中醫看產後抑鬱症 - 第一節(由中銀香港資助)
第二節
中醫看產後抑鬱症 - 第二節(由中銀香港資助)
第一節
中醫看長者情緒病 - 第一節
第二集
中醫看長者情緒病 - 第二節
第三節
中醫看長者情緒病 - 第三節
疫情下 中醫教你如何舒緩情緒
第一節
中醫看焦慮症 第一節
第二節
中醫看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三節
中醫看焦慮症 第三節
第一節
從中醫角度看長者情緒病- 抑鬱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從中醫角度看長者情緒病- 抑鬱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失眠食療與穴位 第一節
第二節
失眠食療與穴位 第二節
第一節
腸易激綜合徵 第一節
第二節
腸易激綜合徵 第二節
第一節
慢性疲勞綜合徴 第一節
第二節
慢性疲勞綜合徴 第二節
第一節
從中醫角度看長者情緒病- 焦慮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從中醫角度看長者情緒病- 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一節
第二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二節
第三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三節
第四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四節
第五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五節
第六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六節
第七節
從中醫角度探討情緒健康 第七節